
1982年芝麻配资,新闻联播播报了关于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对部分中央重要领导干部职位调整的消息。此时,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从张爱萍手中更换为他人。当时张爱萍正在外地视察工作,根本不知此事。得知消息后,张爱萍的秘书焦急地打电话问:“首长,您被免职了?新闻联播上说您不再是副总理了?”然而,张爱萍并未显得惊讶,反而安慰秘书:“别着急,这是我早就提出的退休申请,没想到中央没有提前通知我。”不过,奇怪的是,张爱萍虽然提出了退休,但直到他卸任后,依旧没收到中央正式的退休批准。
事情的缘由要从1980年5月说起。那时,在张爱萍的领导下,我国成功试射了第一颗洲际弹道导弹。三年前,他曾与邓小平约定,要在三年内完成我军装备的现代化。而在完成这一任务后,张爱萍觉得自己可以顺利申请退休。可没想到,中央对他的退休申请并未立刻作出明确答复。邓小平亲自找他谈话,表示:“你辛苦工作这么多年,先休息一段时间。正好,现在有机会,你去罗马尼亚休养一下,有什么事回来再处理。”
展开剩余77%虽然心中充满疑惑,张爱萍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安排,前往罗马尼亚。然而,这次旅行的真正原因很快浮出水面。当张爱萍抵达罗马尼亚时,他震惊地发现,罗马尼亚政府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异常隆重。他忍不住问接待人员:“为什么我会受到如此重视?”接待人员回答:“我们接到贵国通知,之前报错了您的职位,您回国后将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您自己没听说过这件事吗?”这让张爱萍大为吃惊,他终于明白中央为何这么急于让他离开——原来,背后早已有了职务调整的计划。
原来,张爱萍选择退休的时机不太合适。那时,另一位副总理王震已提出退休申请,中央打算在他退休后填补空缺。因此,邓小平决定让张爱萍接任。虽然张爱萍的退休申请还未报批,邓小平认为张爱萍在洲际导弹工作上的表现出色,便暗中决定将副总理一职交给他。
1980年9月,张爱萍正式回国,经过相关程序后,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多个国防项目。在1981年,随着全球核能发展的趋势,中央召开了关于我国核能未来发展的会议。我国当时仍依赖煤炭等能源,面临能源危机的潜在威胁,核能的使用变得迫在眉睫。
当时,中国与法国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但由于依赖法国技术和材料,建设进度受到限制。张爱萍对此一直心存不满,他希望中国能建设一个完全自主的核电站,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在这次会议上,他提议尽快启动秦山核电站的建设。然而,部分与会人员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我国当前的核燃料不足,发展核电可能会面临困难。
张爱萍耐心解释,国家拥有的高浓度铀无法直接用于核电站,所需的是低浓度铀,这两者不可互换。若不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核电事业将被迫依赖外部资源。此番发言让质疑者哑口无言。
然而,一些与会者仍然批评张爱萍总是请假不参加会议,导致他们认为他不够了解会议内容。对此,邓小平在会后特意询问张爱萍,张爱萍解释道:“我请假的会议都是和我无关的领域,跟我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尽管如此,邓小平仍提醒他要注意组织团结。
1982年,张爱萍在外地视察时再次听到新闻联播关于他被免职的消息。他虽然心里有些吃惊,但仍安慰秘书:“没事,我早就提出离休了,这是正常的。”然而,令他困惑的是,中央并未对他的离休做出正式批复。张爱萍意识到,中央并不打算批准他的离休,可能是要安排他调任其他职务。
果然,到了9月,张爱萍收到通知,准备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不久后,又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在等待期间,张爱萍依旧关心秦山核电站的进展,他担心自己的职务变动会影响项目进度。幸运的是,秦山核电站的建设没有因此受到影响,项目顺利推进,并最终在1994年投入运行。
虽然张爱萍在1988年终于完全退休,但即便如此,中央依然向他请示一些重大决策,张爱萍却坦言:“我都退休了,怎么还要看这些文件?”他的这种态度获得了许多人赞赏,作为一位为国家操劳一生的老将军,他的退休生活平静而没有任何负担,体现了他对权力的淡泊与超脱。
发布于:天津市港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